各大银行今年将迎来缩表 房企中能挺住的或只有这几家

搜狐焦点无锡新闻中心 2018-03-30 16:47:12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2018年,“强监管”概念持续在银行业蔓延。事实上,2015年以来,由于监管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变化,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相应变化,银行资产负债从“扩表”转向“稳表”、“缩表”。

2018年,“强监管”概念持续在银行业蔓延。事实上,2015年以来,由于监管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变化,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相应变化,银行资产负债从“扩表”转向“稳表”、“缩表”。

  从资本端来看,2018年已经过3个月,可以看到地产、出口、基建等支撑今年经济的几个因素将逐步变弱。与此同时,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,我国都将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,消费、新经济等新动能的上升难以完全承接旧动能的下降,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趋于下降,与 M2 增速在低位接轨,资产供给总规模趋于减少。当前商业银行资产端结构中主要的品种来源将放缓。

  另一方面,已经陆续有3个监管文件对负债端杠杆做出限制:一是对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的管控,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管理的范围扩大到5000亿元以下的银行;二是《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》对商业银行的正回购和逆回购做出上限规定,直接约束其负债规模;三是流动性匹配率针对同业负债的系数明显不利于其他项目,同业规模的上升将会恶化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。

  可以预计,伴随着“强监管”到来,今年各大银行会实质性进入缩表阶段。这一举动的结果就是,企业融资难度提升,银行的非标资产规模下降、对标的质量要求提高。相应的,表内贷款和标准化债券成为银行最希望做的方向。在这个过程中,融资资源两极分化,流向特别优质的企业和“大而不能倒”的企业,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将被挤压。

  具体到地产行业,各家银行对前十和前二十的开发商的信贷占比将加大,信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,和行业集中度的趋势一致,各家银行力保前十前二十开发商的表内规模,而排在100强之后的房地产企业生存之路越来越艰难。

  就现状而言,在融资方面,房企根据规模、业务的差异,大致能分成三个梯队:

  排名前列梯队,是恒大、碧桂园、万科等强势房企,在银行业缩表的压力下,依然坚挺。

  3月20日,碧桂园发布2017年财报,显示碧桂园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下降44个基点至5.22%,期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连续五年下降,至历史较低水平;净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且表现优异。而2018年开年以来,碧桂园已展开多项融资动作,前后共计募资超过400亿元,战果颇丰,如1月10日,碧桂园宣布发行2.5亿美元于2023年到期的4.750%优先票据及6亿美元于2025年到期的5.125%优先票据;1月17日,碧桂园宣布配股融资78.16亿港元,另发行156亿港元可换股债券;2月2日,“中联前海开源—碧桂园租赁住房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”获深交所审批通过,注册规模100亿元。

  处于排名前列梯队的还有万科。万科在境内主要采取的是供应链ABS融资的方式,目前已累计发行19单,总规模225.26亿元;碧桂园累计发行27单,规模224.12亿元。万科、碧桂园等房企的巨大体量,提升了其在严酷市场环境下的抗击打能力。

  第二梯队则以华夏幸福为代表的非典型房企,目前的融资成绩也相当不错。

  华夏幸福仅3月就先后公告了300亿的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授信和融资合作,在上交所发行公司债10.9亿,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融15亿。华夏幸福凭借这些年在产业新城模式的成功和在国内外的异地复制,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,其表内的PPP贷款是没有合规性风险的非房业务,各大银行对此类项目特别欢迎。

  第三梯队是中小房企。

  相较于碧桂园、华夏幸福等在融资上的如鱼得水,第三梯队则没那么好过,可以预见,今年他们的融资渠道将日渐狭窄。

  有机构人士表示,2017年四季度后,房地产融资利率开始快速抬升。大型地产企业的融资利率在5%左右,中小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在6%-9%不等,有些甚至更高。而据称部分省级房地产开发商2018年以来融资综合成本竟高达25%。

  监管的“大靴子”落地,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加快,地产行业的强者恒强时代已经到来。

(来源:北国网)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